实施化学新课程的几点思考.ppt
实施化学新课程的几点思考 (修订初稿) 张健 如 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人民教育出版社 \ 课程教材研究所 2007. 7 .上海 一、学会反思 • 学会反思 解决困惑 • 肯定成绩 正视问题 • 促进改革 持续发展 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背景 • 1999年 《 面向 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 第三次全教会的召开,提出了课程改革 • 2001年 6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 工作会议,这个会议作为一个标志,进 入到了实验的阶段 • 2001年 9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实验 ,首批有 42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 2001-2007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六年 ,正向纵深发展 •高中新课程 2004年开始实验,今秋在十个省、 市、区实验基础上,将扩大在北京、吉林、黑 龙江、陕西、湖南实验 课程改革正处在关键时刻 总结 ----实验情况如何? 反思 ----改了什么,得了什么? 研究和解决新问题 促进课程改革健康发展 《 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 》 载 《 化学教育 》 2007.6. 成功 : • 用探究教学培养科学素质( 82.1 %) • 综合素质提高 (71.8 %) • 学习兴趣提高 (64.1 %) • 理念好 (59.0 %) • 改进了学习方式 (53.8 %) 不足之处 : • 知识系统性不强( 66.7 %) • 教学资源不足( 56.4 %) • 不考虑地域差异,理想化,实际操作困难 ( 61.5 %) • 对设计实验要求太高( 33.3 %) 《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 》 载 《 课程 •教材 •教法 》 2005.5. 1.三维目标确立与教学目标虚化 2.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内容泛化 3.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与教师使命的缺失 4.教学方式多样化与教学过程形式化 《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几点 “冷 ”思考 》 载 《 课程 •教材 •教法 》 2005.10. 着力处理五个关系 1.继承与发展 2.三维目标之间 3.教师与学生 4.教学内容与形式 5.文本与现实 《 中国教育学刊 》 • 《 课改 “热 ”的 “冷 ”思考 》 • 《 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 • 《 中美两国国内数学教学的论争及其启示 》 正确认识 : 1、学习活动中学生的科学探究 2、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3、传统学科教学体系的科学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必须继承传统 ,循序渐进 • 进步终究必须 改革 • 改革 未必带来进步 我们的目标是 : 通过改革求得进步和发展 指导思想是什么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当前要在关键环节上 下功夫 积极稳妥推进课程教材改革 ,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 课程改革要求 ● 加强基础 发展能力 ● 培养素质 着力创新 ● 轻减负担 提高质量 二、搞好课改的核心问题 1.教材问题 2.教师问题 3.教学问题 1.教材问题 2.教师问题 •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搞好课改、解决 “减轻负担,提高 质量 ”的关键 •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要关注对本学科专 业的掌握(不要 “作秀 ”,课堂热闹,没 有实货) 知识结构 • 化学专业知识 • 化学前沿知识 • 化学史知识 • 相关学科知识及现代科技知识 要求 “专 ”与 “博 ”相统一 化学基础学科(纵 -横研究) 传统化学分支学科: • 无机化学 • 有机化学 • 物理化学 • 高分子化学 • 分析化学 • 化学工程 -反应 -催化 -绿色化工 交叉学科及热点研究 • 生命科学 • 材料科学 • 环境化学 • 绿色化学 • 能源化学 • 计算化学 • 纳米化学 • 手性药物和手性技术 化学 —— 人类进步的关键 认识化学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在推动人类进步和科技发展中起核心 作用 • 为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提高提供物质基 础 • 在相关学科的发展中起了牵头作用 牵动其他学科(特别是生物学)向分子 层次发展 了解化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 学科交叉与融合 • 理论与实验密切结合 • 重视介于宏观和微观的纳米尺度 • 合成 —— 组合化、手性化 ------ 化学实验的微型化: 节能、节材料、节时间、减少污染 • 分析方法的发展 未来化学的前景 在人类生存、生活质量和安全 方面将以新的思路、观念和方式继 续发挥关键作用 应对 “淡化化学 ”的思潮 研究、探讨化学被淡化的原因: • 是化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还是人们的误解 ? • 是没做好化学教育和宣传工作,还是没有 做好化学的研发工作? 化学的研究目的拓宽问题 保护环境的绿色化学 造成污染的传统化学 • 化学要在保护世界(地球)上 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 化学的研究目的: 1.认识世界 2.改造世界 3.保护世界 能力结构 • 动手实践能力 •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化学教学的能力 • 教学与科研能力 • 具备较高的科学素质 3.教学问题 •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 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1)激发学习兴趣 •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 发展兴趣特长 • 培养关心自然 、关心社会的情感 • 关心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 要我学化学 → 我要学化学 • 化学在危机中 ——“ 化学是污染的代名词 ” 人们不愿意学习化学 • 研究化学学习心理 —— 培养学习兴趣 理解化学 → 亲近化学 学会化学 → 会学化学 懂得化学 → 钻研化学 兴趣 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 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 的成分 《 以兴趣为始,以毅力为终 》 —— 2006年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 李掁声院士谈科研素养 化学真奇妙! 初中化学新课标实验教材 第一单元图 耐高温的隔热的高分子化学物质 → 下面加热,上面的猫安然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