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个人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一).ppt
1.3 个人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一) 教学目的: 一、掌握个人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 二、了解各部件的作用 重点:存储器的分类与特点 难点: CPU字长概念的理解 1.3 个人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一)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 件系统组成。 硬件( Hard ware): 也称硬设备,是指 计算机各种看的见、摸的着、实实在在的 装置,是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基础。 软件( Soft ware): 是指所有计算机应用 技术,是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程序与数据 。 现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如下图所示: 运算器,寄存器等 中央处理单元 主机 控制器 硬 主(内)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 ROM) 随机存储器( RAM ) 电 件 高速缓冲存储器( Cache) 子 系 计 统 外(辅)存储器( 软盘、光盘、硬盘、磁带等) 算 外设 其他:网络设备(网卡、调制解调器)、声卡等 机 输入输出设备(键盘、鼠标、显示器、 系 打印机、绘图仪、扫描仪等) 统 结 操作系统( DOS、 WINDOWS、 UNIX等) 构 数据库管理系统 软 系统 网络软件 件 软件 程序设计语言和语言处理程序 系 系统服务程序(界面工具、编辑程序、诊断程序 ) 统 应用 --------- 字处理、电子表格、绘图软件、课件制作等 软件 软件及用户程序 1.3.1微机的硬件系统 中央 总线 处理器 ( CPU) 主存储器 磁盘驱动器 输入输出 其他外设 通信线路 接口 接口 接口 接口 磁盘驱动器 打印机键盘 各种外设 通信线路 接口 PC硬件体系的基本结构 1.3.1 微机的硬件系统 1)主板:包括 CPU、 内存模块、基本 I/O接口、中断 控制器、 DMA控制器及连接其他部件的总线。 2) CPU: 是个人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一般由高速的电 子线路组成。也称微处理器。 ② 主频:指 CPU 能适应的时钟频率,或者就是该 CPU的标准工作频率。决定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一般以 Hz为单位。 关于 CPU的两个重要概念: ① 字长: CPU字长即计算机的字长。指 CPU一次操 作中处理的最大数据单位,体现了一条指令所能处理 数据的能力。 3)总线:是连接 CPU、 存储器和外设的公共信息通道,通常 由三部分组成:数据总线( DB)、 地址总线( AB) 和控制 总线( CB), 三者在物理上是做在一起的,但各司其职。 ① 数据总线:在 CPU与内存或输入输出接口之间传递数据。数 据总线位数的多少决定了 CPU一次可以接受数据的能力。 ② 地址总线:用来传递存储单元或输入输出接口的地址信息。 地址总线的位数限制了一个计算机系统的最大内存容量。 例如: 8位芯片,地址总线一般为 16位,可寻 216=65536个地 址。 ③ 控制总线:用来传递各种控制信号与应答信号。一般传递 两类信号:一类是由 CPU、 内存、外设发送的控制信号,另 一类是由外设或有关接口电路向 CPU送回的信号,包含内存 的应答信号。 4)存储器:是计算机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的存 储装置。分为主(内)存储器和辅(外)存储 器。 主(内)存储器:存储计算机当前要用的各种 程序、数据,经过加工的中间结果及最终结果 。 辅(外)存储器:存放计算机暂时不用或需要 长期保存的各种程序、数据等信息。 衡量存储器的指标有三项:存储容量、存储 速度和价格。 (1)主(内)存储器是一种半导体存储器,由大规模集成电 路构成。 ① RAM:在计算机工作时既可 读出也可写入数据。其上的数据 以电信号形式保存,一旦断电存储内容立即消失。 用来存放当前要运行的程序、数据及运算过程中的中间结果 。程序必须放到 RAM后才能运行。 按读写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和只读存储 器( ROM) RAM又分为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DRAM)和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SRAM)。 ② ROM:由特殊方式写入,不用特殊方法不能修改,只能读取 。 加电后会自动恢复。 ROM中主要装有 BIOS基本的输入输出程 序,检测程序、初始化程序、 boot引导程序及服务程序等。计 算机启动时首先执行 ROM内的程序。 EPROM 、 EEPROM ③ 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 (2)辅(外)存储器:用磁性材料作为存储介质。主 要有软磁盘、硬磁盘、磁带和光盘等。 1.软磁盘存储器 磁道、扇区、写保护口 2.硬磁盘存储器 3.磁带存储器 4.光盘存储器 5) I/O总线和扩展槽: I/O总线就是 CPU互连 I/O设备,是供 外设访问存储器和 CPU资源的通道。常用的 I/O总线有: ISA、 EISA、 PCI。 系统主板上一般有多个扩展槽,是用来连接各种接口板的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插入各种各样的接口板连接各 种各样外设。 6)通用串行总线 USB 7)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 8)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 分辨率--指显示器所能显示的像素的个数。 扫描频率 1.3.2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软件一般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系统软件:通常是负责管理、控制和维护计算机的各种软硬件资源 ,并为用户提供一个友好的操作界面,以及服务于一般目的的上 机环境。 应用软件:是专业人员为各种应用目的而开发的软件,是为解决各 类实际问题而设计的程序,这些程序是利用高级语言编制或使用 应用程序的生成工具来生成的。 1)计算机上常用的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之 间的接口。 ① 操作系统分类:从应用角度可分为单用户、多用户、单道批处 理、多道批处理、分时、实时和网络操作系统等不同类型。 ②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间介: DOS、 Windows操作系统。 ③ 主要的操作系统: UNIX系统、 Linux系统、 OS/2. 2) 语言处理系统 计算机语言的发展: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非过程化 语言 3)数据库系统与数据仓库 4)应用软件: Word、 电子表格 Excel、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CAD、 统计软件 SPSS等。 1)计算机上常用的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最基本的系统软件,其他所有的软 件都是建立在操作系统之上的。是用户与计算机硬 件之间的接口。对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资源进行 合理的调度和分配,改善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状况, 最大限度的发挥计算机的工作效率。 DOS、 Windows、 UNIX、 Linux、 OS/2 操作系统的分类:从应用角度可分为单用户、多用 户、单道批处理、多道批处理、分时、实时和网络 操作系统等不同类型。 ① 单用户操作系统: 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 ----单个用户独占计算机的硬、软件资 源而仅运行一个作业。 DOS 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允许多个程序或多个作业同时存在 或运行 。 Windows ② 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 : 批处理是指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 ,用户将其作业程序系统交给 操作系统就不再干预 ,直到程序作业运行完毕 . 多道即指内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 ,使他们在系统的 控制下交替运行 . ③ 分时操作系统 (多用户操作系统 ): 一台计算机可与多个终端相连 ,分时系统把 CPU的运行时间分成 很短的时间片 ,按时间片轮流把处理机分配给各连机作业使用 . ④ 实时操作系统 :实施过程控制系统 ,实时信息处理系统 系统响应速度快 ,要求计算机对输入的信息作出及时的响应 ,并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操作 . ⑤ 网络操作系统 :运行在局域网上的操作系统 2)语言处理系统 一、机器语言 它是计算机诞生和发展初期使用的语言, CPU可以识别。由机器 语言编写的程序计算机可以直接识别因此他的运算速度比较快, 基本上发挥了计算机的速度性能。 对于不同的计算机硬件其机器语言一般是不同的,因此机器语言 程序编写难度大,不易调试,修改也不方便。 二、汇编语言 是用助记符来表示每一条机器指令的。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机器 不能直接识别,需用经过翻译转换为机器语言才可以执行。 三、高级语言 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都是面向机器的语言,一般称为低级语言。 而高级语言不是依赖于具体机型知识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 易于掌握和接受。 由于高级语言是独立于具体的计算机硬件的,因此通用性和可移 植性好,用它编写的程序必须经过编译程序或解释程序的翻译才 能执行。 四、非过程化语言 不必关心问题的解法和处理过程的描述,只要说明要完成的加工 和条件。 3)数据库系统与数据仓库 数据库: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作用是管理数据库,一般具有 建立数据库,编辑、修改、增、删数据库内容 等。 数据库系统:通常由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及各类相关人员所 组成。 数据仓库:主要服务与企业或机构中的高层领导 或决策人士,向他们提供分析型战略数据的一 种数据存储与管理方式。 4)应用软件:文字处理软件 WPS、 Word、 电子 表格 Excl、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CAD、 统计软 件 SPSS等。 (1)微型计算机中,控制器的基本功能是 A)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B)存储各种控制信息 C)保持各种控制状态 D)控制机器各个部件协调一致地工作 (2)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形式是 A.八进制 B.十进制 C.二进制 D.十六进制 (3)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组成的微型计算机属于现 代计算机阶段的是( ) (A) 第一代产品 ( B) 第二代产品 ( C) 第三代产品 ( D) 第四代产品 (5)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 1946年在美国研制的 ,该机的英文缩 写名是 A)ENIAC B〉 EDVAC c〉 EDSAC D〉 MARK-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