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土壤肥料的阴极.ppt
C H O N PKCaMg s ClSiFe Cu Zn Mn B Mo . . . 打造土壤肥料的打造土壤肥料的 阴极阴极 ———— 有机碳肥概述有机碳肥概述 李瑞波 福建省诏安县绿洲生化有限公司 13605054740 1 2 一、植物营养学和土壤肥料学经典的 重大错漏 n 对植物碳营养来源的误判 植物的干物质中,碳元素约占 35%,是植物 必须之大量元素之首。 如此大量的碳积累从何而来? “经典 ”说:由 空气中 CO2经叶片吸收和叶绿素转化成碳水化 合物。 “经典 ”还说:即使是有机肥和腐植酸, 也要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 H2O和 CO2 , CO2上 升被叶片吸收转化 …… 3 n 总之, “经典 ”只承认植物碳营养 “一通道 ”,不 承认还有其他 “通道 ”。事实上还存在土壤中小 分子水溶有机碳 —— 能被根系直接吸收的 “有 效碳 ”( EC ) , 被直接吸收转化为碳营养的 “碳通道 ”。这是植物碳营养的第二条 “通道 ”。 这种转化更节能,无须光合作用。 n 自然例证: ① 韭黄; ② 南方冬季大棚的 “无头笋 ”(芦笋) 4 n 植物矿物质营养进入的 “离子说 ” “经典 ”认为,植物矿物质营养以 “离子态 ”进 入植物内部。 实际上,在植物原生态情况下,矿物质营养 以有机 —— 无机配位 “零电价 ”态进入,在土壤 有机质丰富的情况下,也是如此。这是矿物质 营养进入的健康态、合理态。 这种 “离子进入 ”只是在土壤中有机质匮乏或 过量施用化肥,或纯化肥营养液施肥时才出现 的,是无可奈何的,是不合理态! 5 n 土壤有机碳营养匮 乏,矿物质营养正 离子在植物根端吸 收孔间互相排斥, 负离子与其他肥料 的正离子结合成水 不溶物。所以离子 态进入是 化肥利用 率低的重要原因 。 NH4+ K+ Ca++ Po4 Ca3(Po4)2 Fe++ 植物根毛 吸收孔 Mg++ -3 6 单行速生桉 林中速生桉 植物内部,矿物质营养向有机碳营养浓度高的方向输送 。证明:失去有机碳营养的组合,矿物质营养不能形成 植物细胞组织。也证明:矿物质营养有机 — 无机 “零电 价 ”的生物有效性高于 “离子态 ”。 7 n 矿物质营养离子未能被有机碳 “组装 ”的部分, 留在植物内部胞外液中,刺激植物代谢异变, 产生异变物来处理这些离子。这种异变物进入 人体并不断积累,可能是现代人慢性病发病率 高的重要原因。 n 据有关统计:目前我国肥胖症、心血管病、糖 尿病等慢性病的人群发病率是 50年前的十几倍 。 8 n 土壤微生物( B)是土壤 “生产力 ”中的一支重 要力量,水溶有机碳是微生物的能源。这些决 定土壤生产力的重大因素,被 “经典 ”忽略了。 有机质匮乏,微生物不能繁殖,土壤微生物多 样性缺失,是土壤板结的主要导因。现在流行 的 “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 ”的观点是十分片面的 。 n 例证:板结的耕地每亩施 5~6公斤液态有机碳 肥(不含 B),几天后土壤疏松,土壤容重下 降 10~12%, B含量提高一个数量级。 9 n 碳是植物的营养物质,又是植物维持新陈代谢 的能源物质。我们从植物干物质中可以测出植 物生长所需各种营养物质的量,可是却无法测 出植物生长过程 “燃烧 ”掉多少碳!植物生长过 程所需碳远远大于其积累的碳,这一点也是被 “经典 ”忽略了的。 10 n 土壤中的有机碳(以有效碳 EC作代表)、空气 中 CO2、土壤微生物( B)、矿物质营养等资 源与农作物关系如后图。 从图中可看出: EC牵动着植物营养积累的 全局。 EC的加入使 B、 CO2和矿物质营养对 农作物的促进作用大幅度提升。所以应用少 量的 EC( 每亩 1~2公斤 ),可以产生重大增 产效果( 新增作物干物质几十到几百公斤 ) ,起到了 “四两拨千斤 ”的功效。 11 B1 叶绿素 B3 B3 B3 B3 B3 B3 有机碳营养 土壤有机质 土壤 B2 B 2 B 2 根 系 作 物 营 养 积 累 矿物质营养 H2O 有机无机 全营养 EC O2 肥水 营养 有机碳 营养 有机碳 CO2 阳光 促 促 EC对 B、 CO2和矿物质营养的增效作用示意图 12 午间阳光下叶片的表现 对照区 加施有机碳肥区 叶菜每亩施加 3kg液态有机碳,光合作用 效率大大提高(蔬菜增产 42%)。 13 (三) “经典 ”的重大错漏 导致两个认识盲区 n 第一个盲区:有机肥料功能错位 传统的工厂化发酵有机肥,经典工艺是:好 氧高温发酵,多次翻堆和高温烘干。 有机物料 有机大分子 有机小分子 H2O+CO2 剩下一堆 “幼苗种在上面不会死 ”的腐殖化空壳! 14 所以工厂化生产的有机肥料不能为农作物 和微生物提供有机碳营养,现行有机肥料行业 标准,也就没有一个能反映有机营养肥力的技 术指标。 本应为农作物和土壤微生物提供有机碳营 养,成为土壤肥料 “阴极 ”的有机肥,只干起 “ 改良土壤和增效化肥 ”的副业。 15 n 第二个盲区:普遍不注意 “植物营养之桶 ”存在 最宽的 “短板 ”—— 碳。 多年来,肥料界呼吁 “均衡施肥 ”以修补各 种营养 “短板 ”,偏偏不注意最宽的 “碳短板 ”。 C KPNH O 大量元素 中量元素 微量元素 C 16 n 造成碳 “短板 ”的原因: 1、农作物所处环境,白天 CO2浓度(约 0.03% )远远达不到光合作用所需的最佳浓度(约 0.01%),大棚种植作物白天大部分时间更处 于 “碳饥饿 ”。 2、夜间和阴雨天,作物几乎没有光合作用, 也就没有碳积累。可是其不停的新陈代谢又在 消耗碳,这是在透支。 3、土地贫瘠,几乎不能向农作物根系输送有 机碳,不但无法对 “1”和 “2”补充碳,还使土壤 微生物也失去碳源,土壤更成为死土。 17 n 长期的 “碳饥饿 ”和反复的碳 “透支 ”,就形成农 作物的 “缺碳病 ”。农作物缺碳的典型病状是: 根系衰弱 植株早衰 黄叶或失绿 亚健康 防病抗逆机能差 种质退化快 18 19 n 农作物 “缺碳病 ”还具有如下特殊严重性: 空间的全局性、时间的长期性、危害的系统性 “缺碳病 ”对农业造成的损失和危害,超过 农作物的其他任何一种病害,是当今农作物的 壹号病! 根除农作物 “缺碳病 ”,不仅是农业技术问 题,也是农业战略问题。解决土壤肥料 “缺碳 ” ,才能把我国农业带进一个新的发展周期! 20 (四)打造土壤肥料的 “阴极 ” n 土壤严重 “缺碳 ”,使矿物质营养失去有机营养 的阴柔滋润, “阳刚一族 ”的化肥就显露出其狂 暴的一面。 “阳盛阴衰 ”是我国大量耕地的写照 ,也是当前我国农业面临问题的重要病根。 如不着力打造土壤肥料的 “阴极 ”,二十年 后我国耕地中将有 50%以上不能再种庄稼。 21 n 措施之一:改革有机肥料理论和生产工艺 1、理论改革 有机物料 有机大分子 有机小分子 H2O+CO2 高碳有机肥 矿化腐殖质 22 2、工艺的改革 有机物料 好氧高温菌 高温发酵 多次翻堆 滚筒烘干 冷却包装 CO2 CO2 H2O CO2 B (60~75℃ ) 20~30d > 90℃ △ 原工艺 23 两种工艺比较: 有机物料 BFA 准高温发酵 高堆焖干 开堆散余热 包装 CO2 CO2 B (60~65℃ ) 20~30d √ H2O 设备 投 资 耗 能 碳排放 B 有机肥力 CK/3 CK/4 CK/3 √ 2CK △ 生物腐植酸发酵工艺 7~8d 24 混料和建堆(不翻堆) 25 发酵后水份仍高,建高堆自然 “焖干 ” 26 混料区 发 酵 区 高 堆 区 通 道 备用 水池 泵 化肥仓 主料卸料区 辅料卸料区 散 热 区包装袋 机械临时 停放区 添加料区 成 品 仓 隔墙 2.5m 隔墙 1.5m 8 1 2 7 6 4 5 4 3 96m 40m 设备目录: 1、轮式混料机; 2、铲车; 3、集料斗; 4、皮带输送机; 5、振动筛; 6、自动包装机; 7、移动输送机; 8、大型摇头风扇。 说明:南方地区厂房墙可不安窗户,墙高 2.5米以上到屋顶部分可全敞开,以通风 。 日产 30吨有机肥厂平面布置图 27 n 措施之二:回收利用有机废弃物制造有机碳肥 1、 有机碳肥的定义 : 用有机废弃物为原料制造的,作物根系可 直接吸收的水溶有机碳(有效碳)含量大于 5%的植物有机营养制品,称为有机碳肥。 有机碳肥对农作物的有机营养肥力相当于 传统工艺加工的有机肥料的 10倍以上,是有机 肥料的替代品,是精制的、高效的、可计量应 用的与化肥并立的工业化有机营养肥种。 28 2、有机碳肥现有技术标准 水溶有机碳 :5~15%(各品种有具体值) 水溶有机碳有效率(有效碳率) ≥95% 29 3、有效碳( EC)确定标准 △ 能完全溶于水,长时间不沉淀,不分层; △ 碳是样品中水溶物干物质的主要成分; △ 含碳分子粒径在根系分泌物粒径的区间内。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