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班初二物理第八讲:透镜成像练习.doc
第八讲 透镜成像练习 一、选择题 1、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将这三个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透镜跟烛焰的 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实验记录如下表: 透 镜 像的性质 甲 放 大 倒 立 实 像 乙 缩 小 倒 立 实 像 丙 放 大 正 立 虚 像 由此表可知: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是: A、f 甲 f 乙 f 丙 B、f 丙 f 甲 f 乙 C、f 甲 f 丙 f 甲 2、照集体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 A、人不 动,照相机离人 远一些 ,镜头往外伸一些 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 镜头往里缩一些 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 镜头往外伸一些 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3、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 7 所示。他注意到 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 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 心的距离 L,那么,凸透 镜的实际焦距 A.一定小于 L B.一定大于 L C.可能等于 L D.可能小于 L、也可能大于 L 4、小字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 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 16(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 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 16(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 时表盘在 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 16(丙)中的哪一个?[ ] 5、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蜡 烛距离凸透镜 36 cm 时,像成在距凸透 镜 20 cm 另一侧的 光屏上,看到的是____、____的____像,所用凸透 镜 的焦距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8 cm. 6、物体从距凸透镜 12 cm 处移到距凸透镜 20 cm 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 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 cm B.20 cm C.12 cm D.以上都不 对 7、一个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透镜和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清晰的像;若保持凸 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 则( ) A.在光屏上不再呈现像 B.在光屏上呈现等大的像 C.在光屏上呈现缩小的像 D.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像 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屏上得到了 烛焰的像,恰有一小虫飞落在透镜的中间部分, 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 ) A.变成了小虫的像. B.像的中间没有了. C.大小不变,亮度比原来暗了. D.大小和亮度与原来一样. 9、在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木棒, A 端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B 端在二倍焦距之外,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 端变大,A 端变小 B、B 端变小,A 端变大 C、两端都变大 D、两端都变小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为 20cm;当蜡焰距凸透镜的距离为 30cm 时,烛焰所成的像 A.只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 像 B.只可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只可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D.倒立放大、缩小 或等大的实像都可能 11、如图 9 所示,F 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 ' B'为物体 AB 的 像,则 物体 AB 在 ( ) A.图中 Ⅰ区域,比 A'B'大,箭头方向向上 B.图中Ⅱ区域,比 A'B '大,箭头方向向下 C.图中Ⅲ区域,比 A'B '大,箭头方向向上 12、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 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 光线将会 A.仍然平行 B.会聚 图 9 A' B' ·F FO·· 2 f 2 f Ⅰ Ⅱ Ⅲ Ⅳ C.发散 D.无法确定 13、甲、乙两只机械手表放在凸透镜的主轴上,位置如图 11 所示,手表 的盘面正对透镜,跟主轴垂直,若从透镜的另一侧的适当位置,通过透 镜观察手表,则观察到秒针旋转方向应是( ) A.甲表秒 针 逆时针方向旋 转 B.乙表秒针顺时针方向旋 转,跟直接 对表观察看到的情况相同 C.乙表秒针顺时针方向旋 转,但表盘看上去好像是 绕表盘中心旋转 1800 一样 D.乙表秒 针 看起来是逆时针 方向旋转的 14、有一焦距为 10 cm 的凸透镜,将物体从离凸透镜 30 cm 处沿主光轴移到距透镜 20 cm 处, 这个过程中所成的像( ) A.始终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B.始终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图 3-3-4 C.离透 镜越来越远,像变大 D.离透镜越来越近,像变小 15、张晨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 3-3-5 所示,先后使烛焰位 于 a、b、c、d 四点,并分别调 整光屏的位置。 实验后,他归 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烛焰位于 a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图 3-3-5 B.烛焰位于 b 点时,成放大的 实像 C.烛焰位于 c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烛焰位于 d 点时,成放大的 实像 16、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 18 cm 处,在透镜另一侧 20 cm 处成一清晰像,则此透镜的焦距 ( ) A.一定大于 20 cm B.一定小于 9 cm C.一定在 10 cm 到 8 cm 之间 D.一定在 9 cm 到 10 cm 之间 1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 烛焰离透镜 12 cm 时成的是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 7 cm 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下列的哪个值( ) A.8 cm B.10 cm C.11 cm D.14 cm 18、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 为 30 cm 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 大的实像,当物体移到物距为 15 cm 时,它的像一定是( ) A.放大的实像 B.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缩小的虚像 19、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物体从距凸透 镜 2 倍焦距之外逐渐向凸透镜靠拢的过程 中,光屏上所成的像将( ) A.一直变大 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20、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的主光轴上,在凸透 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该物体的明亮、清晰的 实 像,当用不透光的物体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后,物体此时在光屏上形成的像是( ) A.只有上半部分,亮度不变 B.只有下半部分,亮度不变 C.与原来相同,亮度不变 D.与原来相同,亮度变暗 21、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 20 cm 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 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 缩小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22、在凸透镜 2 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主光 轴方向平 图 3-3-6 放一根粗 细均匀的棒 AB,如图 3-3-6 所示,则形成的 像 A′B′为( ) A.比实物短,且 B′端比 A′端粗 B.比实 物短,且 A′端比 B′端粗 C.比实 物长,且 B′端比 A′端粗 D.比实物长,且 A′端比 B′端粗 23、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 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焦距大小。 如图甲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 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估 测亮 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 。正常水瓶做实验时, 约 为 8 厘米;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 为 13 厘米;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 为 5 厘米。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B.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C.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小 D.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2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 烛到光屏的距离为 50 cm 保持不变,某同学将一个焦距 为 10 cm 的透镜从光屏移向蜡烛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在屏上成一次清晰的像 B.能在屏上成二次清晰的像 C.能在屏上成三次清晰的像 D.不能在屏上成清晰的像 二、填空题 1.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当 烛焰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 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__ (填“靠近”或“ 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若要观察到 烛焰放大的虚像,烛焰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透镜的焦距。 2、(2010 江苏宿迁模拟)一束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 3-3-4(a)所示,由图可知, 此透镜的焦距大小约为__________ cm;若将一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 2 cm 处,如图 3-3-4(b), 则透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虚像。 三、作图题 1、如图乙所示,两条入射光线分别过凸透镜的焦点 F 和光心 O,分 别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 的光线. 2、请按要求作图:(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5cm,物体 AB、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 8 所 示,请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物体 AB 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不要求作光路图)。 四、实验题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王 聪同学先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 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 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蜡烛火焰的高度不合适,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不完整 的像,要得到蜡烛火焰完整的像,应将蜡烛向 调节; (3)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教室里的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 立、 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2、【探究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 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图 22 甲),看到手 指 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 22 乙),看到房 屋 的像.(选填“放大”、 “等大” 或“缩小”) 他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明 在图 23 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 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 移动 光屏进行实验,所 获得的实验 数据如右表所示. 【结论与应用】 (1)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 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同时发现像到 凸透镜的距离就越 . (2)小明班照毕业 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 物体到凸透 镜的距离 /㎝ 光屏上像到 凸透镜的距 离/㎝ 光屏上像 的大小 40 13.5 缩小 30 15 缩小 20 20 等大 15 30 放大 10 光屏上没有像 8 光屏上没有像 同学(选填“ 靠近” 或 “远离”),同时还应 照相机的暗箱长度(选填“ 增长”、 “缩短”或 “不改变”) 3、某校同学在学习了眼睛和眼镜的内容后,想通 过实验探究近视眼 的形成原因。他们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的水 凸透镜(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水凸透镜的厚 薄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其装置如图所示。 (1)在此实验装置中,____________相当于人眼球中的晶状体。____________相当于人眼球中 的视网膜。 (2)请你用此实验装置探究近视眼的成因,要求写出实验过程。 4、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透 镜的焦距为 10cm。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放置好蜡烛和透镜 后,左右移动光屏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其原因是 。该同学作适当调整(物距不 变)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 5、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 请按要求回答. (1)平面镜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灯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 ,调整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 9 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 字 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 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 10cm,实验装置如 图甲所示. (1)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0 cm 100 第 28 题甲图 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 (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 40cm 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 小的 (选填“实” 或“虚”)像;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 8cm 刻度时,他通 过凸透镜看到光源的 (选填“倒立”或“ 正立”)、放大的虚像 . (3)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 A.与烛 焰相比, 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 尺的中央,可直接 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 镜 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4)光源“F”放在 15cm 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 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7、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不小心将 透镜掉在地上碎成三块.他们不知道碎镜片的焦 距是否与原透镜相等,于是选取其中一块镜片, 准备测量其焦距. (1)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测量所选镜片的焦距. 所用的主要器材有 ;在图中虚线框内画 出你所设计的实验示意图. (图中镜片已画出) (2)测量后,发现这块镜片的焦距与原透镜相等,由 此他们得出“ 每块镜片的焦距都与原透 镜相等” 的结论 .他们这种推断方法存在 的主要问题是 . 第 28 题乙图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