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单元总复习课件21.ppt
第五单元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 一、实验目的 • 1.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 的关系. • 2.了解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思 路. • 3.学习利用图象处理数据. • 二、实验原理 • 探究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可通过改 变力对物体做的功,测出力对物体做不同 功时物体的速度,为简化实验可将物体初 速度设置为零,可用图 1所示的装置进行 实验,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使橡皮筋对 小车做的功成倍增加.再通过打点计时器 和纸带来测量每次实验后小车的末速度 v. 图 1 • 三、实验器材 • 小车 (前面带小钩 )、 100 g~ 200 g砝码、 长木板,两侧适当的对称位置钉两个铁钉 、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 ( 使用电火花计时器不用学生电源 )、 5~ 6 条等长的橡皮筋、刻度尺. • 四、实验步骤 • 1. 按如 图 1所示将 实验仪 器安装好,同 时 平衡摩擦力. • 2.先用一条橡皮筋做 实验 ,用打点 计时 器和 纸带测 出小 车获 得的速度 v1, 设 此 时 橡皮筋 对 小 车 做的功 为 W1,将 这 一 组 数据 记 入表格. • 3.用 2条橡皮筋做 实验 , 实验 中橡皮筋 拉伸的 长 度与第一次相同, 这样 橡皮筋 对 小 车 做的功 为 W2, 测 出小 车获 得的速 度 v2,将数据 记 入表格. • 4.用 3条、 4条 … 橡皮筋做 实验 ,用同 样 的方法 测 出功和速度, 记 入表格. • 5.分析数据,得出 结论 • (1)测 量小 车 的速度: 实验获 得如 图 2所 示的 纸带 , 为 探究橡皮筋 弹 力做功和小 车 速度的关系,需要 测 量 弹 力做功 结 束 时 小 车 的速度,即小 车 做匀速运 动 的速 度, 应 在 纸带 上 测 量的物理量是 (用字母 表示 ): A1、 A2间 的距离 x,小 车 速度的表 达式是 (用 测 量的物理量表示 )v= (T为 打点 计时 器的 时间间 隔 )图 2 • (2)实验 数据 记录橡皮筋 条数 位移 x/m 时间 t/s 速度 v/(m·s - 1) 速度平方 v2/(m2·s- 2) • (3)实验 数据 处 理及分析:在坐 标纸 上画 出 W- v和 W- v2图线 (“W”以一根橡皮筋 做的功 为单 位 ). • (4)实验结论 :从 图 象可知功与物体速度 变 化的关系 W∝ v2. • 五、注意事项 • 1.平衡摩擦力 • 实验中的小车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摩擦力的 作用,摩擦力对小车做负功,我们研究的 是橡皮筋做的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应设 法排除摩擦力的影响,可采用将木板一端 垫高的方法来实现,将木板一端垫高,使 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与摩擦力相平衡, 就能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判断已平衡掉摩 擦力的方法是,轻推一下小车,观察小车 不受其他力时能在木板上做匀速运动. • 2.我 们 用 2条, 3条 … 橡皮筋 进 行第 2次 、第 3次 … 实验时 ,每次 实验时 橡皮筋伸 长 的 长 度都 应 保持一致. • 3. 实验 数据 处 理 时 ,以橡皮筋 对 小 车 做 的功 W为纵 坐 标 ,小 车获 得的速度 为 横 坐 标 ,以第一次 实验时 的功 W为单 位, 作出 W- v图 象,分析 这 条 图线 ,可以得 知橡皮筋 对 小 车 做的功 W与小 车获 得的 速度 v的定量关系. • 4.打点 计时 器打出的 纸带 上相 邻 各点的 间 距并不均匀, 应选间 距均匀的那一段 纸带 来 计 算小 车 的速度,因 为这 一段是 橡皮筋 对 小 车 做功完 毕时 的情形. • 六、误差分析 • 1.误差主要来源 • ① N根橡皮筋其性能不可能完全相同,即 使做功相同橡皮筋伸长量也不会完全一样 ; • ② 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所以拉力做功并 不是合力所做功; • ③ 测量位移 L带来的误差. • 2.减小 误 差的方法 • ① 选 用橡皮筋:市售橡皮筋 规 格不能 满 足 实验 要求,而且用至 4根以上 时弹 力 过 大,使打出的 纸带 点数 过 少,以致找不 出小 车 在不受 弹 力做匀速运 动时 所打出 的点迹. 为 此可以 选择 服装中使用的多 股橡皮筋松 紧带 ,其外形有 带 状和 圆 柱 状两种. • ② 实验时 可用 6根橡皮筋打出 6条 纸带 , 连 同 O点有 7个点迹,在描 绘 W- v2曲 线 时 比 较 容易判断曲 线 的性 质 . • ③ 小 车 、 铁钉 、打点 计时 器在 长 木板上 的位置 应调 整适当,以保 证 打在 纸带 上 的点迹便于 处 理,求出小 车 的速度. • ④ 平衡摩擦力 时 可使木板略微 倾 斜,作 为补偿 . • ⑤ 小 车 的 质 量 较 小,故用多条橡皮筋 时 打出的点 过 少, 应 改用 质 量稍大的小 车 ( 或加砝 码 ),以保 证 打出的点便于 处 理. • ⑥ 纸带 上的点迹并不均匀, 应该选 用点 迹均匀的部分来确定小 车 的速度. • 七、思考与讨论: • 1.如何平衡摩擦力,平衡到什么程度, 如何验证? • (让木板有一微小的倾角;使重力沿斜面 向下的分力等于摩擦力;轻推小车可使之 匀速运动. ) • 2.如何做到每根橡皮筋所做的功都相等 ? • (使橡皮筋完全相同,且伸长量也一样 ). • 3.思考 纸带 上打点的分布情况,如何 计 算小 车 的末速度? • (打点之 间 的距离先增大后不 变 ,通 过 不 变 的点迹 间 距求末速度. ) • 4.如何通 过图 象 处 理数据? • (将 图 象做成直 线 ,有利于判断物理量之 间 的关系. ) • 【 例 1】 关于 “探究 动 能定理 ”的 实验 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每次 实验 必 须设 法算出橡皮筋 对 小 车 做功的具体数 值 • B.每次 实验 中,橡皮筋拉伸的 长 度没有 必要保持一致 • C.放小 车 的 长 木板 应该 尽量使其水平 • D.先接通 电 源,再 让 小 车 在橡皮筋的作 用下 弹 出 • 解析: 本 实验 没有必要 测 出橡皮筋做的 功到底是多少焦耳,只要 测 出以后每次 实验时 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的多少倍 就足 够 了, A错 ; • 每次 实验时 橡皮筋拉伸的 长 度必 须 保持 一致,只有 这样 才能保 证 以后每次 实验 时 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的整数倍,否 则 ,功的数 值难 以 测 定, B错 ; • 小 车 运 动过 程中会受到阻力,只有使木 板 倾 斜到一定程度,才能减小 误 差, C错 ; • 实验时 , 应该 先接通 电 源, 让 打点 计时 器开始工作,然后再 让 小 车 在橡皮筋的 作用下 弹 出, D正确. • 答案: D • 【 例 2】 (2009年安徽卷 )探究力 对 原来 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 获 得的速度的关 系, 实验 装置如 图 3所示, 实验 主要 过 程 如下: 图 3 • A.本 实验设 法 让 橡皮筋 对 小 车 做的功 分 别为 W、 2W、 3W、 …… 所采用的方法 是 选 用同 样 的橡皮筋,并在每次 实验 中 使橡皮筋拉伸的 长 度保持一致.当用 1条 橡皮筋 进 行 实验时 ,橡皮筋 对 小 车 做的 功 为 W,用 2条、 3条 …… 橡皮筋并在一起 进 行第 2次、第 3次 …… 实验时 ,橡皮筋 对 小 车 做的功分 别 是 2W、 3W…… • B.小 车 运 动 中会受到阻力, 补偿 的方法 ,可以使木板适当 倾 斜. • C.某同学在一次 实验 中,得到一条 记录 纸带 . 纸带 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 间 疏.出 现这 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没有 使木板 倾 斜或 倾 角太小. • D.根据 记录纸带 上打出的点,求小 车 获 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 纸带 上第一点 到最后一点的距离来 进 行 计 算. • • 解析: 放开小 车 之后,小 车 在橡皮筋的 作用下开始加速运 动 ,等到橡皮筋与小 车 分离之后,小 车 做匀速直 线 运 动 .本 实验 中 测 的速度是小 车 匀速运 动 的速度 ,因此研究 纸带 上打下的点一定是那些 均匀分布的点,故 D不正确. • 答案: D • 高分通道 • 一定要区分 纸带 的两个不同性 质 的运 动 阶 段,防止将做加速运 动阶 段的数据用 来 计 算小 车 的速度. • 1.在用 图 4所示装置做 “探究 动 能定理 ”的 实验时 ,下列 说 法正确的是 ( ) 图 4 • A.通 过 改 变 橡皮筋的条数改 变 拉力做功 的数 值 • B.通 过 改 变 橡皮筋的 长 度改 变 拉力做功 的数 值 • C.通 过 打点 计时 器打下的 纸带 来 测 定 小 车 加速 过 程中 获 得的最大速度 • D.通 过 打点 计时 器打下的 纸带 来 测 定 小 车 加速 过 程中 获 得的平均速度 • 解析: 本 题 主要考 查 本 实验 的 实验 原理 ,考 查 学生的理解能力. 实验 通 过 增加 橡皮筋的条数,使橡皮筋 对 小 车 做的功 成倍增加,故 A正确, B错误 ,小 车 的速 度 对应 的是橡皮筋 对 小 车 做功完 毕时 的 情形,故 C正确. D错误 . • 答案: AC • 2. (2010年厦门模拟 )在探究 动 能定理的 实验 中,某同学在一次 实验 中得到一条 如 图 5所示的 纸带 , 这 条 纸带 上的点两端 较 密,中 间 稀疏,出 现这 种情况的原因 可能是 • ( ) 图 5 • A. 电 源的 频 率不 稳 定 • B.木板 倾 斜的程度太大 • C.没有使木板 倾 斜或 倾 斜角太小 • D.小 车 受到的阻力 较 大 • 解析: 出 现 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小 车 先加 速再减速, 说 明开始 时 橡皮筋的 弹 力大 于摩擦力,随后又小于摩擦力,因此没有 完全平衡摩擦力. • 答案: CD • 3. (2010年山东德州期末 )某 实验 小 组 在 探究 “功与速度 变 化的关系 ”实验 中, 该 小 组 同学画出小 车 位移 x与速度 v的关系 图 象如 图 6所示,根据 该图线 形状,某同学 对 合外力做的功 w与物体的速度 v的关系 作出猜想,肯定不正确的是 ( ) 图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