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与编码_第2章信息的度量.ppt
曾有人这样形容 “黑色星期天 ”的原曲:它 的旋律所传达的 悲哀情绪 ,是人类不能承受的 ;那种旋律, 就像一个死人在唱歌,一个死 魂在弹奏! 它诞生于 1932年的法国。 1945它的完整版在全世界被统一销毁。 它是世界三大禁曲之一。 据说,在这首歌存在的 13年里 ,听过的人中 有数百人自杀,还有无数的吉他、钢琴等艺术 家弹过此曲后从此封手。作者死前深深的忏悔 , 他自己也没想到此曲会害死如此多的人。 三峡水库成 功蓄水 175米 比较人们探讨修建三峡大坝可行性的过程 与旱獭筑坝的行为,结合教材 P38马克思的论 断,探讨: 马克思为什么说即使最蹩脚的人类劳动者 也要比最聪明灵巧的动物高明?人的高明体现 在什么地方?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从上个世纪 50年代开始,关于三峡工程, 我国围绕要不要建、能不能建、什么时候建、 在什么地方建、建成多大规模、建成后能用多 久、沙石淤积等如何解决等问题展开了长达 50 年的调查、论证、研讨。 意识 活动 特点 目的性和计划性 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不同于动物 无目的本能 活动 ) (不同于动物的 适应性活动 ) 三峡建设史上,有反对者曾经断言,由于 上游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三峡水库的沙石淤积 问题将不可能解决, 10年内就会堵塞重庆港, 并向上游逐年延伸,汛期淹没江津、合川一带 。 你认为,三峡库区的沙石淤积问题真的无 法可想?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 师郑守仁说,三峡水库采用 “蓄清排浑 ”的方式, 借助工程建筑物布置上采取的一系列排沙手段 ,配合大规模 治理水土流失 的生态措施,能够 保证三峡工程实现预期效益。经过 5年的模拟试 验和数学计算分析表明,采取 “蓄清排浑 ”方式, 三峡水库在使用 80年至 100年后,水库冲淤将 基本达到平衡,保持 90%以上的库容。 二、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 —— 可知论)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 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 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请你从 意识的作用 角度说说 “高峡出平 湖 ”是如何由梦想变为现实的。 1919年,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 程的设想。 1956年,毛泽东在畅游长江之后,抒发他 治水兴邦的政治抱负: “高峡出平湖。 ” 为了三峡工程,中华民族经过了 70余年的 构想、勘测、设计、研究、论证。 1993年 4月 3 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 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1994 年 12月 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人们在 意识的指导 下能动 地改造世界。 ※ 动物只是适应自然,不能认 识世界、改造世界。 二、意识的作用 ◆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 促进 错误意识 阻碍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 人的行为 人的实践 观念中 的东西 现实的东西 指导 把 变成 三峡的建设者们工作都很辛苦,但大家都有 种自豪感:这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大工程,能在 这儿干活,心气儿都不一样!他们用 “有苦,有 累,也有笑 ”来形容自己的工作生活状态。 “每逢 佳节倍思亲,节假日也会想家。但三峡工程建 设是国家交给三峡建设者们的光荣任务,我们 没有后悔、没有怨气,只想着早日把工程做完 、做好、做精! ” 材料中的建设者们的精神状态如何?它 对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有什么作用? ◆ 意识对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 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 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萎靡的精神 使人悲观,丧失斗志 意识的作用如此巨大,这在学习方面可以 给我们什么启示? 有人说:只要有高昂的精神和顽强的斗志 ,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这种观点对吗 ?为什么? 精神不是万能的,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小结: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 意识对物质具有 能动作用 :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物质 与意 识的 辩证 关系 1956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成立,主要 进行三峡工程的研究设计工作。同年夏天,毛 泽东一曲 《 水调歌头 》 吟出激情如潮。一时, 全国人民建设三峡工程的热情高涨。 在尽快动工的众口一词中,水利专家李锐 认为长江规划以大三峡方案为主导的急于上马 的思想,带有很大的主观性、片面性和随意性 。他认为,长江工作规划,应当遵循毛泽东这 样的指示精神 :不可超越客观情况所许可的条件 去计划,不要勉强地去做那些实在做不到的事 情。 1、在毛泽东时期为什么没有动工修 建三峡工程? 2、你认为修建三峡工程应该怎样 做到从实际出发? 二、意识的作用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 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 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 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 含义(是什么?) 二、意识的作用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重要性 —— ① 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② 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 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 原因(为什么?) ◆ 要求(怎么做?) 坚持:两个 “结合 ” ◇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 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相结 合。 反对:两种错误 ◇ 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 唯意志主义 ; ◇ 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 无所作为的思想 。 二、意识的作用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