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文言散文复习.ppt
第五单元文言散文第五单元文言散文 专项复习专项复习 1、进一步掌握课文中常用词语的意思。 2、尝试整理课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 字、古今异义词及活用词汇。 3、能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 文句子,总结翻译方法。 4、通过问题探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归纳主题。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 1、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 2分) • ① 录毕, 走 送之( ) ② 俟 其欣悦( ) • ③ 媵人持 汤 沃灌( ) ④ 同舍生皆 被 绮绣( ) • 2、翻译下面句子。( 2分) • ①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译: • ②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 3、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 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3分) • ① • ② • ③ 热身练习热身练习 • 一、解释课文中重要词语意义。一、解释课文中重要词语意义。 • 二、整理通假字、一词多义字、古今异义二、整理通假字、一词多义字、古今异义 词以及词类活用词汇。词以及词类活用词汇。 • 三、自主翻译课文中的句子。三、自主翻译课文中的句子。 • 四、四、 通过问题探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通过问题探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归纳主题。解,归纳主题。 小组擂台小组擂台 分组答疑分组答疑 请同学们提出自己作业中的疑点,请同学们提出自己作业中的疑点, 分别由专项负责小组进行答疑。分别由专项负责小组进行答疑。 • 1.水皆 缥碧 ,千丈见底。 • 2.急湍甚箭,猛浪若 奔 。 • 3.负 势竞上。 • 4.经纶 世务者,窥谷忘反。 • 5.横 柯 上蔽。 • 6.造 饮辄尽,期在必醉。 • 7.箪瓢屡空, 晏如 也。 • 8.不 戚戚 于贫贱。 • 9.每有 会意 。 • 10.环堵 萧然 。 词语释义词语释义 • 11.策之不以其 道 • 12.执策而 临 之 • 13.且 欲与常马 等 不可得 • 14.家贫,无从 致 书以观 • 15.援 疑 质 理 • 16.益 慕 圣贤之道 • 17.俟 其欣悦 • 18.滕人持 汤 沃灌,以衾拥覆 • 19.主人日 再 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 20.走 送之,不敢稍 逾约 词语释义词语释义 • 1.蝉则千转不穷 •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3.食之不能尽其材 • 4.才美不外见 • 5.四支僵劲不能动 • 6.同舍生皆被绮绣 通假字通假字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1.风烟俱净 2.任意东西 3.皆生寒树 4.互相轩邈 5.策之不以其道 绝 天下独 绝 ( ) 百叫 无 绝 ( ) 上 负势竞 上 ( ) 横柯 上 蔽 ( ) 绝妙绝妙 中断中断 向上向上 上面上面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之 策 之 不以其道 ( ) 祗辱于奴隶人 之 手 ( ) 鸣 之 而不能通其意 ( ) 代词,代指千里马代词,代指千里马 助词,的助词,的 无实意无实意 其 其 真不知马也 安求 其 能千里也 其 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 其 道 代词,代指千里马代词,代指千里马 语气词语气词 难道难道 表反问表反问 代词,它的代词,它的 恐怕恐怕 表猜测表猜测 虽 虽 有千里之能故 虽 有名马 即使即使 尽 一食或 尽 粟一石食之不能 尽 其材 吃尽吃尽 竭尽竭尽 虽然虽然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食 策 能 食 不饱 食 之不能尽其材 执 策 而临之 策 之不以其道 虽有千里之 能 安求其 能 千里也 吃吃 通通 “饲饲 ”,喂,喂 马鞭马鞭 用鞭子打用鞭子打 才能才能 能够能够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弗 之 怠 走送 之 益慕圣贤 之 道 当余 之 从师也 盖余 之 勤且艰若此 之 代代 ““ 抄书抄书 ”” 代词,指代词,指 ““ 书书 ”” 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 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 无从致书 以 观 计日 以 还 以 是 以 书假余 以 中有足乐者 以 衾拥覆 以 来来 来来 因为因为 把把 因为因为 用用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1.臭臭 古:古:今:今: 气味,本文指香气气味,本文指香气 2.再再 古:古:今:今: 两次两次 3.汤汤 热水热水古:古:今:今: 难闻的气味难闻的气味 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 食物煮熟后的汁水食物煮熟后的汁水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 1、平时多积累常用实词。 • 2、多总结一词多义等特殊文言现象。 • 3、具体词义需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小结词语解释小结词语解释 •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 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4.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 其意。其意。 • 7.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8.以衾拥覆,久而乃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 • 9.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句子翻译句子翻译 1 .先读懂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翻译 句子。 2 .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 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3.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 达出来。 小结句子翻译小结句子翻译 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 • 《 与朱元思书 》 • 1.文中 “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一句是写水流势 湍急, 《 三峡 》 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 之妙? • “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 奔御风,不以疾也。 ” • 2.文中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 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以及鄙弃功 名,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 3.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 ““ 异水异水 ”“”“ 奇山奇山 ”” 的的 句子:句子: •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 湍甚箭,猛浪若奔。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 直指,千百成峰。 • 4.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 句:句: •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 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 • 《 五柳先生传 》 • 1.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 •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 2.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文章塑造了一个怎样 的形象? • 好读书; 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 淡泊名利、乐观旷达、悠然自得的隐士形象。 • 3.“ 赞 ” 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哪一句话相照应? • 不汲汲于富贵。 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 《 马说 》 • 1.哪些句子说明了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直接原 因?根本原因是什么? •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文中哪些语句说明了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 3.哪句话点明了本文的中心? • 其真不知马也。 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 • 4.本文中 “ 伯乐 ”“ 千里马 ”“ 食马者 ” 各比喻 了什么样的人? • 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千里马寓人才; 食马者寓 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 5.本文通过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 •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对封建社会统治者 的强烈抨击。 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 • 《 送东阳马生序 》 •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 • 得书难、求师难、求学苦(路途、生活)得书难、求师难、求学苦(路途、生活) • 2. 对比手法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请你说说文中对比手法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请你说说文中 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有何作用。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有何作用。 • 师生态度(师:辞色严厉;自己:色愈恭,礼愈至)师生态度(师:辞色严厉;自己:色愈恭,礼愈至) • 生活情况(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自己:緼生活情况(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自己:緼 袍敝衣,日仅再食)袍敝衣,日仅再食) 作用:突出作用:突出 “我我 ”求学的艰苦、勤奋努力和专心致志。求学的艰苦、勤奋努力和专心致志。 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 • 3.文中极叙作者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和刻苦文中极叙作者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和刻苦 ,用意何在?,用意何在? • 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成为德才 兼备的人才。 • 4.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 ““ 卒获有卒获有 所闻所闻 ”” ?? • 依靠精神的力量 ——① 余幼时即嗜学 ② 益慕圣贤之道 ③ 以中有足乐者 • 5. 请用成语说出你还知道的刻苦学习的例子请用成语说出你还知道的刻苦学习的例子 。。 • 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韦编三 绝、画荻教子等。 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 主题归纳主题归纳 吴均寄情富春江 陶潜归隐田园间陶潜归隐田园间 韩愈批判食马者韩愈批判食马者 宋濂勉励马君则宋濂勉励马君则 • 【 甲 】 韩愈的 《 马说 》 • 【 乙 】 郭隗先生曰: “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 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 ‘ 请求之 。 ’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 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 ‘ 所求者生马,安事 ① 死马而捐 ② 五百金? ’ 涓人对曰: ‘ 死马且买之 ③ 五 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 ’ 于是不能期年 ④ ,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 ⑤ 欲 致士 ⑥ ,先从隗始。隗且见事 ⑦ ,况贤于隗者乎? 岂远千里哉? ” • (注解: ① 安事:要 …… 何用 ② 捐:弃 ③ 之:指死马 ④ 期年:满一年 ⑤ 诚:真心 ⑥ 致士:纳贤士 ⑦ 见事 :被侍奉)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1.解释下列句中红色字的意思。( 2分) ( 1) 策 之不以其道( ) ( 2)天下必以王为能 市 马( ) ( 3)买 其 首 五百金( ) ( 4)鸣之不能 通 其意( ) 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 “ 千里马 ” 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2分) • 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 ”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 。乙文借 “ 古之君王 ” 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 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 • 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 • ⑴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⑵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 每个小组选一个角度,出一张第 25 课 《 诗词曲五首 》 的复习卷子,并拟 出答案。 作作 业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