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叉设计问答.doc
1.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 (1)保证车辆与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能适应各条道路的行车要求; (2)正确设计交叉立面,保证转弯车辆的行车稳定,同时符合排水要求。 2.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 (1)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形式,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 (2)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 (3)验算交叉口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视条件; (4)交叉口立面设计,布置雨水口和排水管道。 3.平面交叉口的型式有哪些?其适用范围如何? 答:常见的交叉口型式有:十字型、T 字型、X 字型、Y 字型、错位交叉和多路 交叉(五条或五条以上道路的交叉口)等几种。 (1)十字型交叉口是最基本的平面交叉口型式。它型式简单,交通组织方 便,街角建筑易处理,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同等级或不同等级道路的交叉。 (2)X 字型交叉口是两条道路以锐角或钝角斜交。当相交的锐角较小时, 将形成狭窄的交叉口,对交通不利(特别对左转弯车辆),锐角街口的建筑也难 处理。所以,当两条道路相交,如不能采用十字型交叉口时,应尽量使相交的 锐角大些。 (3)T 字型交叉口、错位交叉口和 Y 字型交叉口均用于主要道路和次要道 路的交叉,主要道路应设在交叉口的直顺方向。在特殊情况下,例如一条尽头 式干道和另一条滨河主干道相交,两条主干道亦可设计成 T 字型交叉。必须注 意的是,不应该为了片面地追求道路的对街景处理而把主干道规划和设计成错 位交叉 ,致使主干道曲折,影响了主干路车辆的畅通。 (4)复合交叉口是多条道路交汇的地方,容易取得突出中心的效果,但用 地大,并给交通组织带来很大困难,采用时必须慎重考虑。 其中最基本的型式是 T 字型交叉和十字型交叉,其他形式可以看作是由这 两种型式变形而成的。由于这两种交叉型式简单、视线良好、行车安全、用地 经济,故我国各类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平面交叉口大多数采用这两种型式。 但应注意下列情况下的平面交叉口应避免采用 T 字型交叉和十字型交叉这两种 型式。 (1)交叉角小于 45°的斜交交叉; (2)两相如交叉口间距小于 60m 的交叉; (3)复合(或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 4.交叉口型式选择的要求有哪些? 答:交叉口型式选择的要求: (1)既占地面积小又能安全迅速地通过最大交通量; (2)平面形式、断面组成应符合道路等级、交通量的要求; (3)交叉口竖向设计能既满足排水、管线的要求又和周围地形环境相适应; (4)具有合理的交通管理、导流及防护安全等措施。 5.交叉口型式的选择和改建的原则有哪些? 答:交叉口型式的选择和改建,可按以下原则进行: (1)型式要尽量简单。 尽可能选用正交或接近 90°的十字型交叉口。 (2)尽量使相邻交叉口之间的道路直通。在市区,除因受地物条件限制 (例如道路必须沿河流、城墙、铁路等)必须布设 T 字型交叉口外,在一般情况 下,干道与干道相交不宜选用 T 字型交叉口,虽然 T 字型交叉口的型式简单, 但容易造成干道网东西向或南北向的道路不能直通,影响交通。 (3)交叉道路应避免锐角相交,尽量以近于 90°相交。 (4)主流交通的道路线形应尽量顺直,任何一侧不宜有两条以上路段与之交汇。 (5)应尽量避免近距离的错位交叉。当相邻的两个 T 字形交叉口(错位交 叉)之间距离很短时,,由于交织段长度很短,将影响进出错位交叉口的车辆不 能顺利行驶,因而阻碍主干道上的直行交通。为此,可把相邻的两个交叉口合 二为一。 (6)畸形和多条道路( 4)的交叉,应尽量避免,或予以简化。可采取以下措 施:设中心岛改为环形交叉口;封路改建把多条道路交叉或畸形交叉改建为正 交;调整交通把双向交通改为单向交通,把多路交叉及畸形交叉改建为正交, 6.交叉口常用的交通组织方法有哪些? 答:常用的交通组织方法有:限定车流行驶方向、设置专用车道、渠化交 叉口、实行交通管制等。 7.什么是设置专用车道与渠化交通组织? 答:设置专用车道: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左转、直行和右转车辆在各自的车道 上分道行驶,互不干扰。 所谓渠化交通,就是指人、车分离,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顺序行驶,通常 通过在道路上划线,用绿带和交通岛分隔车道,使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 车辆,能象渠道内的水流那样,顺着一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通过。 8.左转弯车辆交通组织方法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答:左转弯车辆交通组织方法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 (2)实行交通管制; (3)变左转为右转。 9.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组织的方法有哪些? 答:公路设计中往往不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但对城市道路因大量行 人和非机动车存在,合理组织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是消除交叉口交通阻塞, 保障交通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行人交通组织:行人交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行人在人行道上行走,在人 行横道线内安全过街,使人、车分离,互不干扰。 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10.环形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环形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有:中心岛的形状,中心岛的半径,交织长度 的要求,交织角,环道的宽度,环道进、出口的曲线半径,环道的横断面,环 道的外缘石,环岛的通行能力。 中心岛的形状:中心岛的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卵形、方形圆角等,它主要取 决于相交道路的等级、交角及地形和地物,一般常用圆形,也可以采取其他规 则或不规则几何形状的中心岛。 中心岛的半径:中心岛的半径首先应满足计算行车速度的要求,然后按相交道 路的条数和宽度,验算相邻道口之间的距离是否符合车辆交织行使的要求。 交织长度的要求: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辆,在环道行驶时互相交织,交换一次 车道位置所行驶的路程,称为交织长度。交织长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车辆在环 道上的行驶速度,应能满足汽车以一定车速相互交织并连续行驶,最小应不小 于 4s 的行驶距离。 交织角:交织角是进环车辆与驶出车辆轨迹的相交角度。用以检验车辆在环道 上交织行驶时的安全程度。它以右转弯车道的外缘 1.5m 和中心岛缘石外 1. 5m 的两条切线的交角来表示。交织角的大小取决于环道的宽度和交织段长度。 环道的宽度,环道进、出口的曲线半径,环道的横断面,环道的外缘石,环岛 的通行能力。 11.交叉口竖向设计有哪些要求? 答:交叉口竖向设计的目的,是要统一解决相交道路之间以及交叉口和周围建 筑物之间在立面位置上的行车、排水和建筑艺术三方面的要求。 (1)使相交的道路在交叉口内能有一个平顺的共同面,便利车辆和行人交 通; (2)使交叉口范围内的地面水能迅速排除; (3)使车行道和人行道的各点标高能与建筑物的地面标高相协调而具有良 好的空间观感。 12.交叉口竖向设计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答:交叉口竖向设计的一般原则如下: 1.主、次道路相交,主要道路的纵横坡度一般均保持不变(非机动车道纵 坡、横坡可变),次要道路的纵横坡度可适当改变; 2.同级道路相交,纵坡一般不变,横坡可变; 3.路口设计纵坡不宜太大,一般不大于 2%,困难情况下,不大于 3%; 4.交叉口竖向设计标高应与四周建筑物地表标高相协调; 5.为了保证交叉口排水流畅,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背向交叉口 以外。 6.合理确定变坡点和布置雨水口。 13.以十字形交叉口为例,根据相交道路纵坡方向的不同,交叉口竖向设计有 哪几种基本形式? 答:以十字形交叉口为例,根据相交道路纵坡方向的不同,竖向设计有以下六 种基本形式: (1)相交道路的纵坡方向均背离交叉口; (2)相交道路的纵坡方向都指向交叉口; (3)有三条道路纵坡方向背离而一条指向交叉口; (4)有三条道路纵坡方向指向交叉口而一条背离; (5)相邻两条道路纵坡指向交叉口而另两条背离; (6)处于马鞍形地形上,相对两条道路纵坡指向交叉口而另两条背离。 14.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答: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1.收集资料 (1) 测量资料:交叉口的控制标高和控制坐标;收集或实测 1:500 或 1;200 地形图,详细标注附近地坪及建筑物标高。 (2)道路资料:相交道路的等级、宽度、半径、纵坡、横坡等平纵横设计 和规划资料。 (3)交通资料: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直行、左、右转的比例)。 (4)排水资料:已建或拟建地上、地下排水管渠的位置和尺寸。 2.绘出交叉口平面图 包括:路中心线、车行道和人行道的宽度、缘石半径、方格线。 3.确定交叉口的设计范围 设计范围一般为缘石半径的切点以外 5m~l0m(即相当一个方格),这是考 虑到自双向横坡逐渐过渡到单向横坡所需要的一定距离,并应与相交道路的路 面标高完全衔接。 4.确定立面设计的图式 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纵坡方向、地形和排水的要求,确定采用的立面设 计等高线形式,并根据纵坡的大小和精度的要求选定相邻等高线的高差 h 一般 为 0.02m~0.10rn,取偶数便于计算)。 5.确定路段上的设计标高(通常用设计等高线表示),见图 1.6.13。 6.确定交叉口上的设计标高 (1)选定交叉口范围内合适的路脊线和控制标高 所谓路脊线即是路拱顶点(分水点)的连线。 (2)确定标高计算线网并计算标高计算线上各点的设计标高 标高计算线网的确定可以采用:方格网法、圆心法、等分法和平行线法。 7.勾画交叉口上的设计等高线. 参照已知的立面设计图式和形状,把各等高点连接起来,即得初步的以设计等 高线表示的交叉口立面设计图。 8.调整标高 9.计算施工高度 根据等高线的标高,用补插法求出方格点上的设计标高,最后可以求出施工 高度(它等于设计标高减去地面标高),以符合施工要求。 15.什么是立体交叉? 答:立体交叉系指道路与道路、道路与铁路相互交叉时,用跨线桥或地道使两 条路线在不同的水平面上通过的交叉形式。 16.立体交叉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 答:立交的主要组成部分: 1.跨线构造物:它是立交实现车流空间分离的主体构造物,包括设于地面 以上的跨线桥(上跨式)以及设于地面以下的地道(下穿式)。 2.正线:它是组成立交的主体,指相交道路的直行车行道,主要包括连接 跨线构造物两端到地坪标高的引道和交叉范围内引道以外的直行路段。 3.匝道:它是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供上、下相交道路转弯车辆行驶 的连接道,有时包括匝道与正线以及匝道与匝道之间的跨线桥(或地道)。 4.出口与入口:由正线驶出进入匝道的道口为出口,由匝道驶入正线的道口为 入口。 5.变速车道:因车辆变速行驶的需要,而在正线右侧的出入口附近设置的附加 车道称为变速车道。出口端为减速车道,入口端为加速车道。 6.辅助车道:当高等级公路与次要公路相交时,在分、合流附近,为了使 匝道与高等级公路车道数平衡和保持主线的基本车道数而在主线一侧增设的车 道。 7.集散车道:城市附近的高速公路,为了减少进出高速公路的车流交织和进出 口数量在高速公路的一侧或两侧修建的与高速公路平行而又分离供车辆进出的 专用车道。 17.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有哪些? 答:立交叉的体设置条件 (1)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 高速公路与高速公路、铁路、各类道路交叉,必须采用立体交叉;一级公 路与其他公路交叉应尽量采用立体交叉;城市快速路与快速路、铁路交叉必须 采用立体交叉;快速路与主干路交叉应采用立体交叉;大城市机场路与一般路 相交可采用立体交叉: (2)根据交通量的需要 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主干路和主干路相交的路口,当进入路 口的现况交通量超过 4000—6000(辆/h)(折合成小客车),相交道路为四车道 以上,且对平面交叉口采取改善措施、调整交通组织均难收效时,可设置立体 交叉。 (3)考虑地形条件 结合修建跨河桥,城市主干路跨河桥的两端,可以根据需要扩建桥梁边孔, 修建主干路与滨河路的立体交叉。 (4)道路与铁路的交叉符合下列条件时采用立体交叉 1)当地形条件困难,采用平面交叉危及行车安全时; 2)城市主干路、次干路与铁路交叉,在道路交通高峰时间内,经常发生一 次封闭时间超过 15min; 3)修建铁路与道路立交时,可根据需要同时修建与铁路平行而又距离较近 的道路与主干路的立体交叉。 (五)经济条件 修建立交的年平均费用应小于平面交叉的年经济损失总额,否则是不合理的。 18.立体交叉的分类如何? 答:立体交叉的分类: 按结构物形式分类,立体交叉按相交道路结构物形式划分为上跨式和下穿式两 类。 按交通功能划分:按交通功能可划分为分离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两类。 19.立交型式的选择,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立交型式的选择,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立交的型式首先取决于相交道路的性质、任务和远景交通量等,选定的类 型应确保行车安全畅通和车流的连续。相交道路的性质主要是指相交道路的重 要性、类型与等级、设计车速等。 (2)选定的立交型式应与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相适应,要充分考虑区域规划、 地形地质条件、可能提供的用地范围、周围建筑物及设施分布现状等。 (3)选型应全面考虑近远期结合,既要考虑近期交通要求,减少投资费用,又 要考虑远期交通发展需要改建提高的可能。 (4)选型应从实际出发,有利于施工、养护和排水,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新结构,以提高质量、缩短工期和降低成本。 (5)选型和总体布置要全面安排,分清主次。 (6)选型应与定位相结合。立交的型式随所在位置的地形、地物及环境条件而 异,通常先定位后选型,并使选型与定位结合考虑。 20.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答: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基本类型有:(1)苜蓿叶形;(2)部分苜蓿叶形; (3)Y 型;(4)喇叭形;(5)菱形;(6)环形;(7)定向式立体交叉。 21.简述交叉口设计任务有哪些? 答:(1)正确选择交叉口型式,合理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尺寸; (2)满足行车视距,保证行车速度; (3)作好交叉口范围的排水; (4)处理好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的关系; (5)选择合适的交通管制方法及合理布置交通设施; 22.什么是分离式和互通式立体交叉?各自有哪些特点? 答:(1)分离式立体交叉是指采用上跨或下穿方式相交的立体交叉。 其特点是车辆只能直行通过交叉口,不能互相转道,这种立体交叉口比较构造 简单。 (2)互通式立体交叉除了设跨线桥外,并设有匝道连接上、下路线的立体交叉。 其特点是:立交构造较复杂,占地亦多,车辆可安全转道,连续行驶。 23.消除交叉口冲突点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1)渠化交通; (2)在交叉口实行交通管制; (3)修建立体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