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kao54.doc
[科目] 语文Ⅰ [考试类型] 高考 [考试时间] 1998 年 [文件] gaokao54.doc [标题] 1998 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 [内容]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 )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 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一、(30 分) 1 下列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 分) ( ) A.提(dī)防 冗(róng) 长 氛(fèn)围 虬(qiú)枝 B.干涸(hé) 矫(jiāo)正 差 (chà)劲 崔嵬(wèi) C.矍铄(shuò) 污秽(huì) 联袂(mèi) 禅(shàn)让 D.聒(guā)噪 觊觎(yó) 觇 (zhāng)视 虐(nuè)杀 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或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素昧平生(不明白) 死有余辜( 罪恶) 拊心(摸) B.铤而走险(挺身) 自诩(夸耀) 委身( 弯曲) C.大放厥词(放纵) 锒铛入狱 (被铁锁链锁着) 若即若离(到) D.稗官野史(比喻微小、琐碎的) 夜阑人静( 将尽) 博闻强 识( 记忆力) 3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2 分) ( ) A.无所是从 苍海一栗 一张一翕 气冲霄汉 B.旁证博引 原形必露 向隅而泣 飞扬跋扈 C.至理明言 殚精竭虑 民生凋蔽 危言耸听 D.望风披靡 徇私枉法 消遥法外 融会贯通 4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 1997 年,中国足球队究竟收获了什么?当国安队六出祁山,却铩羽而归;当甲级联赛 一番___________,曲终人散;当国家队豪气冲天,_________日本川崎贝尔迪队;当上海 申花队以 10 人终结“万达不败”的纪录,绿茵场上一个不争的真理已_______:没有精神的 球队只能反反复复_______苦果,而富有精神的球队虽然历经艰辛终会品尝到成功的琼液。 A.拼搏 连挫 昭彰易见 吞下 B.较量 两挫 昭著史册 自食 C.厮杀 两挫 昭然若揭 咀嚼 D.搏击 连挫 昭示人寰 自吞 5 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与句意最符合的一组是(3 分) ( ) A.张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B.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这种走马观花地了解一点表象的工作态度,根本不能解决 实质问题。 C.到现在为止,能够受到观众肯定的具有较强艺术性的反映当代少年儿童生活的电视剧, 特别电视连续剧,实在可以说是寥若晨星。 D.寄生植物,望文生义,它是靠攫取寄生养料和水分来养活自己的一种植物。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 分) ( ) A.如果想了解一下外国哲学、社会科学名著的情况,可以读一读《西方名著提要》 。( 英国 汉默顿编著、何宁翻译、1957 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B.生平有两桩事令李怀竹最高兴,一是 1990 年在赵县参与创建村民代表会制度;二是 1992 年参与指导新乐县国企改革,率先在产权改革上取得突破。 C.虎年春节《青年博览》杂志社和其它一些单位联合举办了《青年咏春诗歌大奖赛》和 《虎年征文》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D.古代诗人精心锤炼诗歌语言,著名的典故 “推敲”就表现了这一传统。杜甫“ 语不惊人死不 休”的名句正是这种认真的创作态度的写照。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 A.谁曾会估计到,刚刚步入花季之年的李明,突然一场灾难性的厄运降临到他身上。 B.看过电视剧《水浒传》的人,关于宋江祈求招安的思想和表现以及梁山好汉的悲惨结局, 会有一种压抑和不满足的感觉。 C.司马迁是第一个为屈原作传的人,而先秦古籍皆不传屈原生平事迹,且在为屈原立传时, 他倾诉自己的满腔激情。 D.党的十五大冲破了姓“公”和姓“私”的思想牢笼,肯定了股份制的积极意义。眼下,全国 各地“股”风强劲,许多国企纷纷改制转型。 8 下列各句划横线的部分,上下文衔接得较好的一项是(3 分) ( ) A.储蓄和消费,到底哪个更有利于经济发展,不能一概而论。无论经济发展处在哪一个阶 段,储蓄和消费之间,应该有一个动态的平衡,才能对经济发展有利。失去了这种平衡, 可能就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B.有一件事可能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人们称誉阿炳为中国的乐圣,他年轻时眼睛就瞎了, 他的《二泉映月》是完全靠自己真挚的感情来演奏的,根本看不到听众的激动表情。 C.喜欢画虎的石愚,仍有不少以虎为主题的创作。过去中国文人画,少以画虎成为大家, 在这次展出的作品中,石愚经过模拟,想象,加上自己的创见,走出一条前所未有之路。 D.秦武阳在协助荆轲刺秦王的过程中是不是一直表现得非常沉着而勇敢呢?据《战国策· 燕 策》中记载,他并不是这样的。 9 下列对作品、作家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 A.1951 年我国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的是丁玲的 《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骤 雨》 。 B.元代最著名的剧作家是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郑光祖。 C.由西汉刘向编撰的《战国策 》是记载春秋战国时代谋士的斗争及谋略的一部历史散文集。 D.世界名著《双城记》 、 《羊脂球 》 、 《怎么办》 、 《草叶集》的作者依次是司汤达、莫泊桑、 车尔尼雪夫斯基、惠特曼。 阅读王昌龄的《塞上曲》完成 10—11 题: 塞上曲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1)。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2),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3)好。 注:(1)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2)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3)紫骝: 骏马名。 10 对这首诗的词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 A.“八月萧关道”既点明了时令又点明了边塞的具体地点。 B.“出塞入塞”暗示边塞形势紧张, “处处黄芦草”显示将士戍边环境的艰苦。 C.“尘沙”指边塞沙场,诗人歌颂了戍边战士长期守卫边境沙场,愿与“尘沙”共老的精神。 D.七八句劝勉戍边战士勤练战马,掌握保家卫国的杀敌本领。 11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3 分) ( ) A.这首是写边塞征战之诗,唐代的 《塞上曲》( 以及《塞下曲 》)源于汉乐府,但又是乐府 新诗。 B.第一句中的“ 空”字既表现桑叶已经落尽,也表现林中空空,渲染了边地荒凉冷落。 C.这首诗重在描写萧关仲秋的自然环境,然后抒发了对驰骋沙场的健儿们的歌颂,由景写 到情。 D.诗人将戍边战士与“幽并客”作了正反对比,目的在于突出戍边战士长期驻守边塞的决心。 二、(20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2—19 题。 王长年,闽人。自少有胆勇,渔海上。嘉靖已末,倭薄会城大掠,长年为贼得,挟入 舟。舟中贼五十余人,同执者男妇十余人,财物珍奇甚众。长年既被执,时时阳为好语媚 贼,酋长亲信之;又业已入舟,则尽解诸执者缚,不为防。长年乘间谓同执者曰:“若等思 归乎?能从吾计,且与若归。 ”皆泣曰:“ 幸甚! 计安出?”长年曰:“贼舟还,将抵国,不吾备, 诚能醉贼,夺其刀,因捩(liè,掉转) 舵饱帆归,此不可失也。 ”皆曰:“善!” 会舟夜碇海中, 相与定计,令诸妇女劝贼酒。贼度近家,喜甚。诸妇更为媚歌唱,迭劝,贼叫跳欢喜,饮 大醉,卧相枕籍。妇人收其刀以出。长年手巨斧,余人执刀,尽斫五十余贼,断缆发舟。 旁舟贼觉,追之。长年故善舟,追不及。行抵岸,长年既尽割贼级,因私剜其舌,别藏之。 挟金帛,并诸男妇登岸。官军见之,尽夺其级与金。长年秃而黄须,类夷人,并缚诣镇将 所,妄言捕得贼。镇将大喜,将斩长年,并上功。镇将,故州人也。长年急,乃作乡语, 历言杀贼奔归状。镇将 (ze,大喊)曰:“若言斩贼级,岂有验乎?” 长年探怀中藏舌示之。镇 将验贼首,皆无舌,诸军乃大骇服。事上幕府。用长年为裨将,谢不欲。则赐酒,鼓吹乘 马,绕示诸营三日,予金帛遣归。而论罪官军欲夺其功者。 12 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 A.倭薄会城大掠。 薄:逼近 B.时时阳为好语媚贼。 阳:假装 C.诸妇更为媚歌唱。 更:再、又 D.而论罪官军欲夺其功者。 论:判定 13 分别比较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选出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 A.时时阳为好语媚贼 诸妇更为 媚歌唱 B.长年故善舟 镇将,故 州人 C.长年为贼得,挟入舟 挟金帛,并诸男妇登岸 D.诚能醉贼 饮大醉 14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将斩长年 行抵岸 因私剜其舌 乃作乡语 A.“将”和“行”相同, “因”和“乃”不同。 B.“将”和 “行”相同, “因” 和“ 乃”也相同。 C.“将”和 “行”不同, “因” 和“ 乃”相同。 D.“将”和“行”不同, “因”和“乃”也不同。 15 分别辨析下列各组中的文言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①而论罪官军欲夺其功者。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②同执者男妇十余人。 长年为贼得。 ③贼舟还,将抵国,不吾备。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④长处故善舟,追不及。 长年秃而黄须,类夷人,并缚诣镇将所。 A.①③组中的两个句式相同, ②④组中的两个句式不同。 B.①③组中的两个句式不同,②④组中的两个句式相同。 C.①②③④组中的两个句式都不相同。 D.①②③④组中的两个句式都相同。 以下 16—17 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6 能从吾计,且与若归。(2 分) () A.能听从我的谋划,将跟你们一起回家。 B.能听从我的谋划,将帮助你们回家。 C.能同我策谋,将跟你们一起回家。 D.能同我策谋,将帮助你们回家。 17 若言斩贼级,岂有验乎?(2 分) () A.如果说是你砍了贼头,岂不是有验证吗 ? B.如果说是你砍了贼头,可有什么证据? C.你说是你砍了贼头,岂不是有验证吗? D.你说是你砍了贼头,可有什么证据 ? 18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长年智勇的一组是(3 分) ( ) ①时时阳为好语媚贼②因捩舵饱帆归③令诸妇女劝贼酒④长年故善舟⑤因私剜其舌,别藏 之⑥乃作乡语 A.①③④ B.②④⑤C.③⑤⑥ D.①②⑥ 19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A.王长年被执后时以好语媚贼,先取得其头目信任,后又潜入舟中,全都解掉被抓男女的 绳子。 B.王长年从容定计,以酒色麻痹倭寇,解除其武装,而后把他们全部杀死,终于断缆发舟 而归。 C.王长年举帆归来时,曾将敌首舌头剜下,以防官军夺功;后事实果真如此,这从另一方 面揭露了官军的腐败。 D.文章反映当时倭寇窜掳我沿海的社会现实;而官军之腐败,正是倭寇敢于不断入境窜扰 的重要原因。 三、(10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20—23 题。 据一位美国天体物理学家说,大量灭绝的恐龙和其他物种可能是被恒星所发出的大量 中微子簇引发的癌流行病消灭的。 〔1〕 其他科学家曾推测,来自超新星爆发的宇宙射线可能引起物种大灭绝。但是,地球附 近的超新星出现太稀少,无法解释这种灭绝。所以,南卡罗来纳大学的科勒开始观察能产 生大量中微子的恒性塌缩现象。 〔2〕 中微子能在任何一种原子核和电子之间任意穿行。如果中微子从一个方位穿过地球足 够多,则有可能与活组织中原子核相撞。活组织中原子核将产生碰撞反弹。这种反弹能损 伤 DNA,产生细胞突变。 〔3〕 损伤的程度和频度如何呢?科勒计算出恒星塌缩将发生在地球的 20 光年之内,大约每 1 亿年发生一次。每一次恒星塌缩将在每千克的活组织中产生 19000 次反弹,每次反弹可 能沿一条 10 纳米长的途径储存 1000 多电子伏的能量。 〔4〕 科勒将这些反弹潜能与常规辐射的伤害作了比较。他提出,一个塌缩的附近的恒性将 在每 1 千克的活组织中产生约 12 个恶性细胞,每一个这种细胞都可能引发一个肿瘤。 〔5〕 这种作用在较大型的动物中尤为严重,因为它们有更多的组织癌变。而且因为中微子 不受机体外层的阻挡,它们引起的反弹具有科勒所称的在像骨髓这样敏感的组织中发生的 “恶化因子”的作用。 〔6〕 科勒的计算是比较简单易懂的,但他的结论太令人惊讶,以至在经过一番努力之后, 他的论文才得以付印。在描写其观点的论文被《物理评论通讯》杂志接受以前,他不得不 对付来自 6 位专业评论员的评论。通常,论文只需两三位评论员通过即可。 〔7〕 大灭绝的超新星理论的主要支持者之一,芝加哥大学的施雷姆赞同道,这些不可见的 恒星塌缩,在理论上支持科勒提出的影响生命的方式。他说,这种作用“显然是大灭绝的原 因之一。 ”〔8〕 20 第③⑤⑥段中有四个加点的概念,选出对这些概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细胞突变”就是“恶性细胞”, “恶化因子”就是“肿瘤”。 B.“细胞突变”就是 “恶化因子 ”, “恶性细胞”就是“ 肿瘤”。 C.“细胞突变”不是 “恶性细胞 ”, “恶化因子”也不是是“ 肿瘤”。 D.“恶化因子”就是“细胞突变”,也就是“ 肿瘤”。 21 “这种作用在大型动物中尤为严重,因为它们有更多的组织癌变”这句话的正确意思是(3 分)( ) A.较大型的动物可能储存更多的反弹潜能,而引起骨髓组织的恶化尤为严重。 B.因为大型动物体积大,引起活组织癌变可能性也大,即可能产生更多恶化细胞。 C.较大型的动物有更多引起癌变的活组织,会产生更多恶性细胞,引发更多的肿瘤。 D.较大型的动物重量大,在活组织中产生的反弹次数也多,使骨髓组织恶化变得特别敏感。 22 对科勒提出的理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恒星的塌缩现象大约每一亿年出现一次。 B.恒星塌缩产生大量中微子从一个方位穿过地球足够多时,就会与活组织的原子核相撞。 C.动物活组织中的原子核因产生碰撞反弹,而造成 DNA 损伤,产生细胞突变。 D.细胞突变可能引发肿癌,可能导致恐龙和其他物种大量灭绝。 2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美国天体物理学家科勒否认超新星爆发的宇宙射线会引起物种大灭绝。 B.新的“ 恐龙灭绝说 ”的核心是中微子碰撞活组织中原子核而引起组织癌变的理论。 C.科勒是通过本人认真观察并加以验证从而得出癌流行病杀灭恐龙等动物的结论。 D.科勒这一理论受到 6 位专业评论员的反对,而却得到芝加哥大学施雷姆理论上的支持。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90 分) 四、(20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24—28 题。 寻思是作文的第一步重要工作,思有思路,思路有畅通时也有蔽塞时。大约要思路畅 通,须是精力弥满,脑筋清醒,再加上风日清和,窗明几净,临时没有外扰败兴,杂念萦 怀。这时候静坐凝思,新意自会像泉水涌现,一新意酿成另一新意;如是辗转生发,写作 便成了人生一件最大的乐事。一般“意兴淋漓”的文章大半都是如此做成。提笔作文时最好 能选择这种境界,并且能制造这种境界。不过这是理想,有时这种境界不容易得到,有时 虽然条件具备,文思仍然蔽塞。在蔽塞时,我们是否就应放下呢?抽象的理论姑且丢开,只 就许多著名的作家的经验来看,苦思也有苦思的收获。唐人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的传说,李白讥诮杜甫说:“借问近来太瘦生,总为从来作诗苦”,李长吉的母亲说:“呕心 肝乃尔”。佛洛伯有一封信札,写他著书的艰难说:“我今天弄得头昏脑晕,灰心丧气,我 做了四个钟头,没有做出一句来,今天整天没有写成一行,虽然涂去了一百行,这工作真 难!艺术啊,你是什么恶魔?为什么要这样咀嚼我们的心血 ?”但是他们的成就未始不从这种 艰苦奋斗得来。元遗山《与张仲杰论文诗》说:“文章出苦心,谁以苦心为?” 大作家看重 “苦心”,于此可见。就我个人所能看到的来说,苦心从不会白费的。思路太畅时,我们信 笔直书,少控制,常易流于浮滑;苦思才能拔茧抽丝,鞭辟入里,处处从深一层着想,才 能沉着委婉。苦思在当时或许无所得,但是在潜意识中它的工作仍在酝酿,到成熟时可以 “一旦豁然贯通” 。 普遍所谓 “灵感”大半都先经苦思的准备,到了适当的时机便突然涌现。 难关可以打通,平路便可驰聘自如。苦思是打破难关的努力,经过一番苦思的训练之后, 手腕便逐渐娴熟,思路便不易落平凡。纵遇极难驾御的情境也可以手挥目送,行所无事。 大抵文章的畅适境界有两种,有生来即畅适者,有经过艰苦经营而后畅适者。就已成功的 作品看,好象都很平易,其实这中间分别很大,入手即平易者难免浮浅,由困难中获得平 易者大半深刻耐人寻味,这是铅锡与百炼精钢的分别;也是袁简斋与陶渊明的分别。王介 甫所说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是文章的胜境。 24 在“如是辗转生发,写作便成了人生一件最大的乐事”一句中, “辗转生发” 指的是什么意 思?(2 分 ) 答:“辗转生发” 指的是 (不超过 10 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文中“有时虽然条件具备,文思仍然蔽塞”一句中有两个“条件”,分别是什么?(4 分) 答:条件是:① (不超过 10 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不超过 10 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文中说“苦思也有苦思的收获” ,根据原文的意思所谈到的 “收获” 有三点。请分别指出作 者从什么角度谈,各点“收获”的内容分别又是什么?(每一点填入横线的文字不超过 25 个字) (6 分) 答:第一点从__________角度谈,其“收获”是______________。 第二点从_______角度谈,其“收获”是____________。 第三点从__________角度谈,其“收获”是___________。 27 文中“不易落平凡” 和“好象都很平易”这两种意思在王介甫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语分别是什 么?并说说“平凡” 和“平易”在文中有什么不同含义。(4 分) 答:①“不易落平凡” 在王诗中对应词语是________;“ 好象都很平易 ”在王诗中对应词语是 ___________。 ②文中“平凡” 和“ 平易”的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 28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4 分) ( ) A.写文章时排除杂念,静坐凝思,新意自会辗转生发,像泉水般涌现。 B.苦思是否有收获,可从名家的创作经验方面去推究,不可从抽象理论方面去推导。 C.成功的好文章一般都是意兴淋漓,且大半都是在新意如泉涌的状况下做成的。 D.提笔作文应该选择并且制造理想境界,以避免思路蔽塞。 E.经历苦思的锻炼,原来蔽塞的文思也可以变畅适。 F.写作进入十分畅适境界时,信笔直书,如不加控制,作品反而容易流于浮滑。 五、(10 分) 29 补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三句)(3 分) ①___________,景行行止。②历览前贤国与家,__________。③_________,不可沽名学 霸王。④心事浩茫连广宇,____________。 30 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任选两题)(2 分) ①公元 1998 年用干支纪年是戊寅年,依此推算,公元 2000 年用干支纪年应是_______年。 ②“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和“字字写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分别讲的是中国古典小说 中的《三国演义》和《________》 。 ③古人把_________称为五音,五音的顺序按照乐音的高低排列起来,形成一个五声阶。 31 下面这篇报道,在标点、词语、语法等方面都有一些毛病。读后完成①②两题。(5 分) 星期五下午,社里召开作者座谈会。到会的有十五、六人。会议的主题是如何迎接市 场挑战? 王德生教授首当其冲。他说:“作者既要有文化意识,也要有市场意识。把读者的心理 不把握准,就很难谈得上驾驭市场。 ” 成潜教授刚刚从北京甫抵上海。他在发言中强调出版社要提高主体意识,不能别人出 了一本好书,大家便群起效尤。发言一个接着一个,直到晚上 6 点 30 分,还是欲罢不已。 ①找出文中的毛病,在它们下面画上横线,并标出(1)(2)(3)……序号。 ②把序号和改正结果填入表中。修改时不能改变原意( 如将正确处改错要扣分)。 序号 改为 六、(60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32—33 题。 材料 1:一位年轻的母亲领着五岁的女儿上了公共汽车,母亲谢绝了为女儿让坐的人: “让她站着吧,她已经到了可以站的年龄了。” 材料 2:老师发下评好的试卷。有一道难题小林和小王都答错了。小林瞅了瞅,委屈 地哭了:“怎么扣了我这么多分!”小王想了想,会意地笑了:“我知道错在哪里了!” 32 根据“材料 1”,描写一个场面。(20 分) 注意: ①要在正确理解“材料 1”的含意基础上,设想车上人物活动的情景。想象要合理。 ②重点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 ③200 字左右。 33 根据两个材料,自选角度,自似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40 分) 注意: ①应把两个材料结合起来思考。 ②不少于 600 字。 1998 年福州市语文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1 (2 分)C 2 (2 分)D 3 (2 分)D 4 (3 分)C 5 (3 分)C 6 (3 分)D 7 (3 分)D 8 (3 分) A 9 (3 分)CD 10 (3 分)D 11 (3 分)D 12 (2 分)C 13 (3 分)B 14 (3 分)A 15 (3 分)D 16 (2 分)B 17 (2 分)D 18 (3 分)C 19 (3 分)A 20 (2 分)C 21 (3 分)C 22(分)B 23 (3 分)B 24 (2 分) 一新意酿成另一新意。 25 (4 分)①精力弥满,脑筋清醒;环境清静,无外扰败兴。(每小题 2 分) 26 (6 分) 第一点从名家创作经验角度谈,其“收获”是名家苦思奋斗终取得成就。 第二点从作者自己作文体会角度谈,其“ 收获”是若思会使文章鞭辟人里,沉着委 婉。 第三点从文思畅适的规律角度谈,其“收获”是苦思到适当时机会突然涌现出“灵感”。 (每一点 2 分) 27 (4 分) ①最奇崛 成如容易 ②区别:平凡,指文章内容一般化,表达形式呆滞;平易,指定起来很容易,平平常常。 (第小题 2 分) 28 (4 分)EF( 每答对一个给 2 分) (现代文阅读文字表述题意思切近酌情给分,字数超过酌情扣分) 29 (3 分) ①高山仰止②成由勤俭败由奢③宜将剩勇追穷寇 ④于无声处听惊雷 每答对一句得 1 分,答对三句得满分。如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30 (2 分) ①庚辰②《红楼梦》③宫商角徵羽 每答对一题得 1 分,答对两题得满分。如内容残缺或有错别字,则该题不得分。 31 (5 分) ①有十五、六人 迎接市场挑战 ? 首当其冲 把读者的心理不把握准 甫抵上海 提高主体意识 欲罢不已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② 序号 改为 (1) 有十五、六人 有十五六人 (2) 迎接市场挑战? 迎接市场挑战。 (3) 首当其冲 首先发言 (4) 把读者的心理不把握准 不把读者的心理把握准 (5) 甫抵上海 抵上海 (6) 提高主体意识 增强主体意识 (7) 欲罢不已 欲罢不能 改正结果,只要未改变原意并语句通顺,即可得分。每指出一处错误并能改正,得 1 分, 指出五处错误并能改正得 5 分,最多得 5 分。 只是指出错误处,未能改正或改得不正确,不得分。如将正确处误指为错误处,但改后仍 正确,不扣分,也不得分;如将正确处误指为错误处,改后成为错误,一处扣 1 分,扣至 0 分为止。 32 (20 分)按高考标准评分。 33 (40 分)按高考标准评分。